云南文山:2223人次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

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昆明7月3日电 (程浩)因为缺技术、缺资金,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乡博甲村村民王兴沛家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项政策补助惠及贫困户,王兴沛不等不靠,奋力脱贫致富。到2016年,他家盖起小洋楼,摘了贫困帽;2017年被批准入党,还被评为乡里的“脱贫致富光荣户”。

在文山州,类似王兴沛脱贫致富的案例很多。“2015年以来,全州贫困人口从65.02万人减少到5.86万人,贫困村从819个减少到59个,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富宁7县(市)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2%下降至1.83%,仅剩的广南县也基本达到脱贫标准。”在7月3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山州专场上,文山州州长张秀兰说。

2223人次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山州坚持干部力量向脱贫一线集结、党员能人向脱贫战线聚拢。2016年以来,全州累计派出2223人次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0525人次干部驻村帮扶,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3人以上的工作队驻扎。

与此同时,当地整合一切能整合的资金投入扶贫领域,2016年以来,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1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50.61亿元投入扶贫;凝聚各方力量向贫困地区聚集,2016年以来,上海扶贫协作累计投资12.6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支持等项目370个;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星光扶贫”等系列行动,引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10.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72个。

80%的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增收

产业发展是脱贫关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山州重点发展三七、果蔬、茶叶、畜禽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万寿菊、食用菌、生姜等区域小众特色经济作物,8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增收。

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文山州稳定转移人数从2016年的16.21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7.23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2%;积极开发农村公共服务岗位,建设乡村就业扶贫车间,安置4.3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8403元上升到2019年的11133元,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看病难题有效解决

“两不愁三保障”中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一项硬指标、硬任务。2016年以来,当地累计投入资金39.9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7万户,建成安居房8847套,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入住。

医疗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当地累计投资60余亿元,实现全州8个县级医院、104个贫困乡级卫生院、819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贫困患者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1.09%,长期以来困扰贫困群众的看病难题有效解决。

教育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当地投入教育扶贫资金67.35亿元,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22%。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wenda/37403.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