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泥壶内的水不易收干?

什么是“大红袍” 泥?

加入石黄的红泥,即所谓“大红袍”泥,可塑性大增,延展性加强,泥片弯曲时不易断裂,烧成温度约1040℃,收缩比约45~55%。质感和 润感都会增强。抗日战争前,宜兴县长钟竟成,就用特制“大红袍”泥聘俞国良制作一批茶壶送人,壶钤“钟竟成赠”方章。

泥料篇(八)

▲鱼化龙 原矿大红袍

现在有些所谓“大红袍”泥,是在炼泥过程中,把适量的天然铁红粉加入到含氧化铁成分较高的夹层嫩泥中,成型后经过窑烧,壶体泥质细、砂粒小、密度大、结晶高,色泽大红。泡养后艳红热烈。

为什么红泥壶内的水不易收干?

红泥本身密度高,因此最适合泡轻发酵的铁观音等高香茶,逼香快,扬香高。红泥壶内的水不易收干,并不表明泥料有问题,而是泥性所致。紫泥、绿泥一类的泥料制成的壶,相对密度低,残水收干得就快。

红泥壶为何价格高?

明代称为“石黄泥”的红泥,含铁量高,烧成中会有铁质析出,形成熔点,结晶效果特殊,色泽独特,带有“油性”。一把红泥壶摔破了,它的断面颜色较暗,是壶表相对氧化充分的结果。

纯正的红泥,价格是紫泥价格的50倍以上,是按两 计价出售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是矿源有限, 藏 量远少于紫泥,甚至少于本山绿泥。二是采掘难度大,矿在嫩泥矿床的底层,多呈零星散布,需矿工手工“抠”出来。

红泥壶为什么会有紫色的?

在红泥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氧化锰,烧成后便会呈现不同的紫色,精巧细腻,视觉奇妙。

红泥与紫泥如何区别?

红泥与紫泥是宜兴紫砂壶里常见的两种泥料,一红一紫。

就用途而言:红泥不利独自成陶,通常用作器表化妆土;紫泥胎骨坚致,可独自成大品。

就光彩而言:红泥的色相是红艳活泼,娇艳多姿;紫泥色相沉郁稳重,庄重凝练。

就泥性而言:红泥成型工艺难度较高,烧成品率仅约七成;紫泥成型较易,坯体烧成率较高,窑温宽容度亦大。

就触感而言:红泥颗粒细腻,器表触感平滑;紫泥胎身气孔结构较松散,器表触感较滞涩。

就声音而言:红泥音频较高,共振性佳;紫泥音频较低,共振性差。

就造型而言:红泥所制器形较少,多为光素几何形,壶的容量亦较少;紫泥器形多变,或方或圆,或光或 花,壶的容量比较大。

泥料篇(八)

▲德钟 大红袍

什么是“绿泥”?

绿泥,主产于宜兴丁蜀黄龙山,俗称“本山绿泥”。原矿呈淡绿色,烧成后或呈米黄色(温度低),或呈棕黄色(温度适宜),或呈青铜色(温度偏高)。绿泥矿为紫泥矿层中的夹脂,时断时续,时有时无,厚不过1米,薄仅10多厘米。只有在开采紫泥矿时才能间或附带开采出绿泥矿,它的储量较少。绿泥的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白云母以及少量的铁氧化物及有机质。

绿泥与红泥、紫泥的最大区别,是矿料中铁的含量很少,而且以铁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矿料呈绿色。绿泥的钛含量较高,所以烧结后呈乳黄色。在白泥陶土中添加化工合成钛的氧化物(钛白粉)是常见的制作假冒绿泥之法。

绿泥有贴层和夹层之分,也有淡、暗、青、灰、墨之分。如果矿层是贴在石英岩板(龙骨)下部的,则石英含量较多,黏土成分较少,透气性能甚佳,但烧结温度较高,容易开裂,烧成率也低;如果夹在紫泥层间(泥中泥),则石英含量较少,黏土成分较多,透气性能较差,但烧结温度较低、不易开裂,烧成率就高。绿泥烧成结构疏松,一般不直接成泥。

泥料篇(八)

▲西施 绿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rexun/43855.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