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毛茶怎么制作(正宗武夷山大红袍制作)

武夷山大红袍毛茶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先经过萎凋、揉捻和发酵等工序加工而成;二是在制作过程中再加入鲜叶中的天然物质使之成为半发酵的乌龙茶。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种类繁多,从古至今所传品种约有1000余种,其中,大红袍是当家品种之一。武夷岩茶(大红袍)系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其制作技艺源于明末,形成于清初,是由绿茶、红茶的制作技艺演变而成,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人类非遗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武夷岩茶(大红袍)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有一套传统的采制方法,共十余道工序,一环紧扣一环,基本流程为:采摘、萎凋、摇青与做手(做青)、炒青与揉捻(双炒双揉)、初焙(俗称“走火焙”)、扬簸、晾索、拣剔、复焙、团包、补火、毛茶装箱。

 
人类非遗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其中,做青与双炒双揉技术是其特有的工序。做青须“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持续时间约8-10小时,最后一次做青时可看到叶面凸起呈龟背形(俗称“汤匙叶”);双炒双揉则是茶叶形成“三节色”“蛙皮状”的过程。制成的武夷岩茶在外形上呈长条眉状,经久耐泡,汤色呈琥珀色,叶底明亮,香气清幽浓长,滋味醇厚鲜爽。

 
人类非遗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祭茶、喊山等,民间斗茶赛、武夷茶艺更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传播武夷茶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图文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rexun/18728.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