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喝茶,好茶配好器

中国人爱喝茶,好茶要配好器,中国茶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茶具的妙用,看完狠长知识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

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

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那么到底有多少种茶具呢?

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对于茶人来说,焚一炉木香,饮一杯茶水,配一套美器,简直就是人间乐事,茶具在其中的作用就是锦上添花。

茶具发展至今,从以前的单只茶碗、茶壶到现在也增添不少,功能也各具特色:

茶具的妙用,看完狠长知识

茶壶:用以泡茶的器具。

公道杯:亦称茶盅、茶海,用于均匀茶汤浓度。

壶形盅:以茶壶代替用之。

无把盅:将壶把省略,为区别于无把壶,常将壶口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代替把手提着倒水。

简式盅:无盖,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有把或无把。

茶盅除了能均匀茶汤浓度之外,还有滤渣功能。

茶具的妙用,看完狠长知识

茶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茶杯的功能是用于饮茶,在端拿的时候不烫手,喝的时候又方便。而且茶杯的造型丰富多样,喝茶时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闻香杯: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

杯托:茶杯的垫底器具。

茶具的妙用,看完狠长知识

茶碗: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工具。

圆底:碗底呈圆形。

尖底: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大茶杯: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同心杯:大茶杯中有一只滤胆,将茶渣分离出来。

冲泡盅: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留一缺口为出水口,或者杯盖连接一张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能让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把茶渣与茶汤分开。

茶具洁净泡出来的茶才能淳味绵长。但是茶性易染,茶杯上的茶垢更是不可避免,尤其是泡茶用的工具,用后可以这样清洁:

茶具的妙用,看完狠长知识

茶巾的清洁

因茶巾使用短暂,并都是用于擦拭洗净的茶具,很多人使用后并未及时清洗,久而久之会产生异味。所以茶巾在使用后,要么定期换新,要么使用一段时间后彻底清洁。

茶道六君子的清洁

茶道六君子是指:茶筒、茶勺、茶针、茶漏、茶夹、茶匙。把茶筒尽量放置在干燥通风处,每次使用完后,都要先晾干再装进筒内。

排水管以及出水桶的清洁

当排水管变色至无法看到内里茶水的流动时,建议更换掉。每次倒掉废水时,冲洗净桶内污垢。

干净的茶具,喝出好茶,好茶喝出好心情,有了好心情,就会有好身体,喝茶就是在养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kx/7471.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