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茶叶怎么翻新(茶叶翻新最佳方法)

1、晒干2、烘干3、发酵4、熏制5、蒸茶6、炒茶7、烘青8、晒青9、做青10、辉锅11、蒸压12、萃取13、拼配14、再加工

绿茶、茉莉花茶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质量品质呈下降趋势的这类茶叶,我们最害怕的是买到陈茶或者翻新茶,因为这类茶叶贮藏时间长了,口感、香气都会发生改变,所以很多朋友就迫切地希望知道怎么区分陈茶和新茶。通过一天的资料学习结合茶样,下面教大家怎么区分陈茶和新茶,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记得给我点个小爱心哦!这是创作更新的力量之源。

 
如何辨别陈茶与新茶?从六个方面告诉你如何辨别
 

下面我将从茶叶的干茶外形、色泽、香气、泡茶时干茶的下沉速度、汤色、滋味、叶底来说说怎么区分陈茶和新茶。

第一,我们先从干茶的外形来看。

 
如何辨别陈茶与新茶?从六个方面告诉你如何辨别

茉莉香针

 

陈茶的叶子相对松散,茶毫可能变少(在贮藏或者售卖过程中会掉茶毫),而新茶一般条索紧结,看着相对重实一些,嫩度高的茶叶显毫。(当然,如果嫩度低的茶叶或者采摘不一,松散一些也正常,因为粗老叶的可塑性不强,还会出现半老半嫩的特点,也就是叶柄位置较松散、叶尖的位置尚紧、相对平滑一些)。

第二,我们从色泽来看。

 
如何辨别陈茶与新茶?从六个方面告诉你如何辨别

茉莉香针

 

色泽包括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的色泽。

新茶的干茶色泽整体来说是有光泽感的。像绿茶是嫩绿、墨绿,红茶是乌润的。陈茶的干茶色泽往往是缺乏光泽感,显枯暗(发枯发暗发褐是陈茶比较明显的干茶色泽变化,之所以会发生这些改变,是由于茶叶内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氧化)、花杂(干茶或者叶底颜色差异大,说明茶叶当中有黄片(高品质的绿茶中黄片在我们揉捻后是会进行人工筛除或者是干燥完后用色选机挑出)或者老叶,要么就是混入陈茶)。

绿茶陈茶往往枯灰无光;红茶陈茶往往灰暗;翻新茶的色泽显深暗,如果外观很绿的话,我们可以蘸点水捏一下茶叶,如果手上留下绿色的痕迹,那么说明茶叶染过颜色了。还有拿些茶叶来泡,如果茶汤颜色几泡后依旧碧绿,那么就有可能是染色,因为自然的茶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颜色是会慢慢变浅的。

新茶的茶汤一般杂质少,清透(不同的茶汤有不同的描述,比如茉莉花茶是淡黄色、清澈透亮的);陈茶茶汤会暗一些有时还会出现浑浊、变褐。浑浊、变褐是由于茶叶当中茶多酚、色素发生了变化,茶褐素的增多。

陈茶和翻新茶,叶底都会发暗;而新茶叶底明亮,有光泽感、甚至有的茶有鲜活的感觉。

第三,根据茶叶的含水量来判断。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茶叶的含水情况呢?我们取1-2片茶叶,用手拇指和食指进行碾茶,能够将茶叶碾成粉末,手折茶梗,一折就断,证明含水量还可以,可能是新茶。但这里不排除有的茶商发现茶叶含水量大时,把茶叶拿去复烘。陈茶的含水量在没有进行过复烘之前,相对新茶来说含水量是偏高的,不但难以捏成粉末,茶梗也不易折断。

第四,根据香气进行判断。

新茶香气自然,闻起来无异味,是很舒服的茶香;陈茶的香气往往低沉;翻新茶香气浓而不自然。像绿茶、茉莉花茶贮存时间长后,香气会减弱,还可能出现气味。因为茶叶中含有萜烯类物质具有吸收异气的特性。不过有些茶叶刚做出来时是要经过适当的储存后,生青气才会消失。闻茶汤。像绿茶茶汤清香或是带板栗香,新的茉莉花茶香气馥郁、鲜灵。而陈茶会闻到让人产生不快的陈味;翻新茶有时需要烘过,可能还有焦味,即使保鲜得不错,但香气也不及新茶。

第五,根据茶叶的下沉速度分析。

 
如何辨别陈茶与新茶?从六个方面告诉你如何辨别

竹月晴雪

 

茶叶冲泡时,新茶下沉比较快;陈茶下沉较慢;但这个不能作为单一的判断,还需要综合判断,像扁形茶就相对来说下沉速度会慢些。下沉得快证明该款茶叶相对重实,吸水性也好,可能内含物质也丰富。

第六,尝滋味。

新茶回味甘甜,醇厚鲜爽,新茶给人整体的感觉是色鲜高爽的感觉。而陈茶却淡而不爽。因为茶叶在贮存过程中内含物质的分解挥发,内含物质减少了,茶汤自然变得淡薄了。即使保管良好,也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的现象,当茶叶含水量超过10%时,容易失去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还很容易发霉变质,导致无法饮用。

当然,也不是新茶喝了就算好。如果胃肠功能较差或者患有慢性胃炎的朋友也需要注意新茶要放半个月以上再喝,因为新茶当中多酚类等刺激性物质较多。

以上就是陈茶和新茶的区别了,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已经学会了。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跟我互动哦!

关注我,带你学习更多的茶叶知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kx/27064.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