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严德兴:枯竹“变废为宝”

这些都是竹子做的?绍兴退休教师严德兴的手艺了不得

前不久,在越城区城南街道秦望社区的文化家园礼堂内,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展览。展品的创作者是该社区一位居民——63岁的退休教师严德兴。

这场题为“民间人才严德兴个人竹艺作品展”的展览,共展出严德兴个人竹制品60多件,有精巧传神的古桥、廊桥、乌篷船,更有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水车农具和惟妙惟肖的小型茶具、竹椅等,作品气韵灵动、别致有趣,吸引了社区不少居民前来观赏。

“这些都是用竹子做的?”很多观展居民被严德兴精湛的技艺折服,不少人纷纷赞叹:“枯竹‘废物利用’,构思真是巧妙!”

A他将枯竹“变废为宝”

严德兴说,自己爱好竹艺,缘起10年前与竹制工艺品的一次“偶遇”。“10年前,我偶然在亲戚家看到了一把观赏用的竹制小椅子,制作精巧,我看一眼就喜欢上了,那时候就开始对竹艺产生了兴趣。”

退休后,严德兴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每一件竹制品,都有他“匠心”的烙印。每次有了新构思,就着手制作新的竹制品,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忙活8个小时左右。妻子是他最好的支持者,不但帮着准备各种材料,还为他的竹艺创作出谋划策。

他的“工作室”就设在自家车库里,电钻、锯条、锉刀、裁纸刀等,手工艺工具一应俱全。“锯条用来切割枯竹,裁纸刀用来削竹子,还有这个电钻,是用来在竹子上打洞眼的……”严德兴一边展示工具,一边给记者介绍。

刚开始创作竹制品时,严德兴曾用过三夹板做模型,再将竹片粘上去,但是这样制作,竹片容易腐烂。后来他发现山上到处是野生枯竹,可以废物利用,就开始用枯竹制作工艺品了。

“工作室”最里面靠墙的,是几捆竹制品的原材料——枯竹。这些枯竹都是严德兴自己到山上寻来的。“野生枯竹在山上留着没什么用,反而影响树木的生长,但我们可以将它们‘变废为宝’,利用起来。”严德兴说,从山上找来枯竹后,都要蒸一遍进行高温消毒,不然以后会长虫子。

此后,严德兴总是先去山上捡来一些枯竹,回家后在网上找参考图片,然后加入自己的创意制作竹艺品。

走进严德兴家,客厅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竹制工艺品,特别吸引人眼球。大到半人高的六角塔、一米多长的船,小到手掌大的小凳子、茶壶等,每件作品都非常精美。

严德兴还在家里专门腾出一间房来存放自己的竹艺作品,大大小小有一两百件了,不少还送给了同事、朋友等。

严德兴最新的一件竹艺作品是以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为原型设计制作的。“从搭建底座,到制作5层楼,共计42天才完成,基本上每天需要8个小时时间来制作。”

这些都是竹子做的?绍兴退休教师严德兴的手艺了不得

B他制作的竹制品不用一颗钉子

作品构思前,严德兴尽可能到实地考察并拍下照片,或是先在网上查找出一些图形来,了解清楚实际尺寸,对比之后再动手。他曾费时半年之久制作一艘游船,先是构思轮廓、计算尺寸,再开始制作,最后用了近百根竹子制作而成。

竹艺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环节让严德兴颇费功夫。像做弧形顶很费时费力,严德兴几番思考后,找到了用酒精灯烧竹子让它弯过来的方法。“像塔、船等弧形比较多,想把竹子弯过来可不容易,我一般是用酒精灯烧一烧,弯曲程度完全靠自己掌握,稍有不慎竹子就报废了。”

手工艺人对自己的作品都力求完美,严德兴也不例外。他对每一道工序都遵循传统工艺,“我都是纯手工,靠着钻孔、榫接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不需要一颗钉子,也不需要胶水。”

以他最新的作品“黄鹤楼”为例,他就是将竹签削薄后用作“销子”,将相邻两个木质构件紧固住。“用作‘销子’的竹签基本上直径只有3毫米左右,甚至有时候还要在这么薄的竹签上打洞钻孔,还是比较考验功力的。”严德兴说,制作这座楼前,他先画了草图,按照1∶100的比例来设计。“先用枯竹制作底座,做底座时就要考虑顶层的制作了。”

凭借着对竹子特性的熟悉度,严德兴还会做一些怀旧的竹艺玩具、工艺品。一根根枯竹在他手上像变魔术一样,变幻成了不同造型的竹飞机、小自行车、小椅子等。“这是一个‘人竹互动’、生趣盎然的创制过程。”他说。

“竹制品工艺我已经做了10年了,慢慢琢磨,越做越有兴趣,越做越有经验。”当天的展览结束后,严德兴还向社区干部表示,如果有特别喜欢竹艺品的居民,可以到他那里免费学习,大家一起“老有所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x/41822.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