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颗野生茶树——武当道茶

作者:王磊 杨媛媛

武当道茶的起源和发展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远古时期的神农在神农架、武当山一带搭架采药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颗野生茶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认识并利用茶,从而开创了茶文化的历史,而神农也被后人尊之为“茶神”。

武当道茶的起源和发展

武当道茶始于老子

中国是茶之古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中国自古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传说。相传神农为普济苍生,尝遍百草,观察每一种植物对人身体产生的影响,从而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嫩叶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将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之说流传千古。

明朱权所编《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周昭王时,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后世俗,凡客至家者,先必献茶,此其始。茗者茶也。”老子将茶叶作为道家的礼物并纳入到礼数的范围,这是武当山道茶最早的起源,也正因如此,“道茶”一词孕育而生。后老子留下《道德经》一书,尹喜读后“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今名曰尹喜岩”(方升《大岳志略》),尹喜成为了《武当山志》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宋代《天台山赋》也有“仙翁种茶”的记载。

《山海经·西山经》载曰:“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这种长生不老的丹木,当然是想成仙得道者毕生的追求。自庄子阐发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后,诸如“仙能飞行云中,神化轻举”“老而不死”等思想观念就一直鼓舞着世间期冀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者。信奉“神仙道教”的虔诚者,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寻药食草者不计其数。“玄中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我生求羽化,云中采药蔬”“采药层城远”“穷遍一根莲”“岩崖产灵药,等闲人顾稀”(《神仙传·彭祖传》),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道士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草木仙药众多,茶也应在其中了。

武当道茶与道教文化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余峰支脉绵亘于十堰市各县和襄阳市西部,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地处北纬36°的武当山恰巧位于中国的肺部,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四季无大风,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浓郁的道教文化,孕育了别具特色的武当道茶。

巍巍武当八百里,悠悠道茶四海香。武当道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道家千年传承道茶,贵在道茶养生之道。道家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表达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彻悟茶道、天道、人道,表现“道法自然”的理念,正如马钰一首《长思仁茶》中所写: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武当道茶的起源和发展

2009 年,武当道茶被授予“湖北第一文化名茶”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根据武当山地方历史文献记载,中国道教有悠久的饮茶养生习俗。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茶也成为道教的首选之药,饮茶与服药一致。武当道教供奉的主神是水神玄天上帝,道教有以净茶敬奉玄帝的仪式,武当道教科仪中有专门的“请水科仪”。武当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也将茶作为祭祀贡品,早期道教并无献祭仪式的记载,魏晋南北朝以后祭仪供品渐趋繁复。《迎斋上供全集》记:“供献有十种,即香、花、灯、水、果、茶、斋、宝、衣、钱。”其中“茶供养(武当道教祀神的上供习俗,又叫“供养”、“供物”,来源于古代祭祀礼仪献祭牺牲的规定),蕾蕊发新茶,白雪黄芽。卢同自古泛灵葩,赵州果老能知味,出自仙家。”

中国的茶道有数千年的历史,武当茶道的历史也有二千余年。早在汉代,一些隐士隐居武当山中,带来了饮茶之风。由于武当山地区高寒适宜茶树生长,一些隐士便在此地种茶树。唐贞观年间,茶道风行全国,当时均州太守姚简上武当祈雨成功,解了天下旱情,唐太宗便在武当山敕建五龙祠,使武当名声大振,诸多名流雅士都喜欢到武当山游览,使武当茶道有了较大发展。唐代道家茶人首推女道士李冶,字季兰,她与茶圣陆羽交厚,曾与陆羽、皎然在苕溪组织诗会,今有论者认为:就是这一僧(皎然)、一道(李冶)、一儒家隐士(陆羽)共同创造了唐代的茶道格局。宋元明三朝,接二连三大修武当,使武当道教达到鼎盛时期,也使武当茶道登峰造极。据说,当年武当山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把各地的茶艺带到武当,并在此地生根开花,使武当山地区出现了向皇帝进贡的贡茶。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起,武当道人依例采制茶叶进贡明朝宗室享用,武当山的太和茶、竹溪的梅子垭茶,都先后成为走进皇宫的珍品,这一进贡历史持续了200多年。清代文献也有武当道士爱好饮茶的记载,以品味道茶,修性养生,追求长寿之道。古武当道人还将茶道功夫作为道人的“诵课、打坐、茶道”三大必修功夫之一。民国时期武当道总徐本善所立《混元宗坛执事条教牌榜》中还设有茶头一职,专司烹茶,以供圣待客。武当山地区至今仍有不少民歌反映了当年煮茶迎宾的习俗,如其中一首《茶馆》就唱道:“盘对盘,碗对碗,掌柜开的是茶馆。开茶馆,无招牌,茶壶茶碗摆出来。毛尖茶,龙井茶,武当山上太和茶。”

武当道茶的起源和发展

2014 年,武当道茶被授予“中国第一文化名茶”

茶道的发展,自然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一些有关制茶的民间传说,应运而生,最著名的是“七仙女茶”。说的是均州城里一个富户,在武当山上种了一片茶园,采茶时每天早晨派七名十六岁的美丽丫环,到茶园里每人只采一片好茶叶,含到舌跟底下回到制茶的作坊里,茶园离作坊三里路,这些少女来回跑得香汗津津,舌下的茶叶早已焐熟,吐到瓷盘里由茶师端过去,放到炕热的瓷器上焙制。少女们则再到茶园采摘,如此往返,虽然工效特低,据说制出的绿茶品位特高。每次贵客来到,富翁取出七片荼叶放入茶碗中,由于茶叶吸收了少女的精灵聪慧之气,冲上滚水后碗里便冒出七股白烟,白烟上升到三尺高便凝聚不动,幻化成七片云朵,云朵上幻化出七位仙女翩翩起舞,被誉为“七仙女茶”。据传,当年大修武当的几位总指挥隆恩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侍郎郭醚等人,都喝过这位富翁的七仙女茶,而且赞不绝口。这虽是一个传说,却道出了制茶的讲究。

武当制茶工艺确实十分考究,春季里每日早晨艳阳初照,露水刚干,采茶人就背起茶篓进茶园,一般是伸出三个指尖采茶叶,有的采摘雨前毛尖,只能用两个指尖,采到的茶叶向后扔进背篓。茶叶采回来,先是上锅杀青,杀青后进行揉搓,这道工艺可以定做什么花样的茶。做环子茶,这时就要编环;做米茶,这时就要搓粒;做雀茶,这时就要抻片。揉搓后再放到炕锅里焙茶,焙茶的火候十分重要,焙嫩了茶不出味,焙老了茶出红汤,制茶师傅的本事大小,在焙茶中一检验便知。炒茶焙茶,都要求烧银炭火,因为茶叶的吸附力极强,烧柴火的烟气,若操作不好就会被茶叶吸去。银炭火只发热,不冒烟,避免了茶叶吸收异味的危险。绿茶焙好后,要乘热打包,以免回凉吃潮。有的人为了防止茶叶吃潮,还把吸潮的银炭用绵纸包裹几块,放置茶叶中。还有人把龙黄包绵纸放到茶叶里,龙黄的臭味不但不被茶叶吸附,还能清除茶叶中的其他异味。

武当绿茶分春茶和秋茶,当然也有冬茶。冬茶最金贵,但由于太伤茶园,极少有人制作。秋茶也好喝,但香头不及春茶。春茶好喝难保管,到了夏季,天气变热,春茶就要走味,绿色减退,香味降低。旧时为了保鲜,人们把春茶放到通风透气的窗口,然而夏季的热气是无孔不入的,绿茶的鲜味保得了一时,却不能保过炎夏。如今有了冰箱,人们想出一招,把春茶包成若干包,放进冰箱冷藏,让春茶冬眠,想喝的时候拿出一包,春茶苏醒来,其色其香其味不走样,人们可以一年四季喝春茶。

中国第一文化名茶

鄂西北山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大量的野生茶树,但由于开发困难,历史上茶园面积很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茶叶生产,当时茶园面积达16万亩,产量占全省的6%。武当山所处的十堰市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区位优势,所产茶叶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茶叶生产优势产区和湖北省高香型绿茶产区,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武当山八仙观茶场也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有机道茶之乡”,竹山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有机茶之乡,竹溪县被确定为全省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以及道茶文化底蕴加持,使茶叶产业发展成为十堰特色食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

近年来,在十堰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堰市整合茶叶品牌,合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综合开发,茶叶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09年,“武当道茶”荣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2014年6月20日至21日,农业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长朱保成出席“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十堰座谈会,期间他代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正式授予武当道茶“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称号。2014年12月12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中央电视台首次向全球独家发布,其中农产品方面,湖北省十堰市“武当道茶”以40.65亿的品牌价值和833.33的品牌强度进入全国农产品前三强,位居农产品第三位,居茶叶品牌之首。2015年6月,“武当道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6年,十堰市茶叶基地面积目前已达72万亩,各类茶叶企业300多家,开发了以绿茶为主,乌龙茶、红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多酚等六大系列80多个产品。茶叶已成为十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2020年,十堰市力争拓建茶叶基地达到10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茶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努力把武当道茶打造成驰名中外的茶品牌,把十堰建成名副其实的“武当茶谷”。

作者:王磊 杨媛媛

来源:档案记忆. 2020(05)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x/266.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