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华录》看中国茶史

豆瓣8.5分,上半年最好的古偶剧,在众多光环的簇拥下《梦华录》无疑是时下国产剧的焦点,网络热度的新宠。

其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这个钱塘茶铺老板,在“乡野村妇”刷屏后,在新一集演绎的宋人点茶与斗茶的生动情景,又让“茶百戏”与咖啡拉花的话题更一度冲上了搜索热榜,这些现象自有优秀作品受到关注的必然,却也映衬了某种现代生活对于文化和仪式感的缺失。

当年风物,东京梦华,宋人饮茶之“茶百戏”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目之曰《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序》

这是孟元老为《东京梦华录》作的序,也是电视剧名字的由来,因而当赵盼儿在剧中花一整集的体量表演“茶百戏”时,也不显得突兀,《梦华录》本就是为旧时风貌而做。

因创作者和写作方式的局限性,古有“史难及庶人”之说,但为旧时风貌而作,也就意味着关注的焦点终于不再聚焦于诗礼簪缨之族,不再高居于庙堂之上,正如静清和先生作《饮茶小史》的初衷,带大家了解从上古原始煮饮,到陆羽改进的煎茶……这些在史料难以关照角落,茶在民间的演变及其背后深层勾连、互动、衍生的关系。

《饮茶小史》从“秦取巴蜀茗饮始”,一直写到“健康瀹饮是根本”,以历代细碎、翔实的史料作支撑,以可靠确凿的前贤琐记、林下闲谈等为依据,力图从两千余年的历史脉络、余绪之中,相对准确地还原出那段中国的饮茶历史,使之茶脉赓续,气韵贯通。“风微仅足吹花片,雨细才能见水痕。”

《梦华录》中,茶汤巷中老板们因眼热“半遮面”的生意前来“踢馆”,引发了一场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当年风物,东京梦华,宋人饮茶之“茶百戏”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现代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当年风物,东京梦华,宋人饮茶之“茶百戏”

《饮茶小史》中就自《清异录》考证了自唐宋以来出现的“茶百戏”,这种区别于宋代《大观茶论》、《茶录》等宋代官方审美标准外的民间赏玩形式。

一、生成盏

“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

当年风物,东京梦华,宋人饮茶之“茶百戏”

这是《清异录》中对于生成盏的记载,我们得以籍此窥见,在唐代茶瓯从功用、器型、审美等方面正在向点茶专用器皿转变,因为生成盏里的“水丹青”,即注汤、搅拌形成的茶汤泡沫所形成的物象,需要放大、清晰地呈现,故对茶盏的造型,有了视觉上的特殊要求。

二、茶百戏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匙,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鸟之属,纤细如画。但须臾即就灭散,此茶至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当年风物,东京梦华,宋人饮茶之“茶百戏”

通过注汤、运匕、击拂、搅匀茶汤,茶末与泡沫交汇融合,汤纹水脉便会形成幻化的物象,即是时人所谓的“茶百戏”。

但是其所形成的纤细如画的物象,会随着泡沫的破裂而须臾散灭,由此可见,点茶真正呈现的茶百戏物象,是由击拂形成的汤花沫饽使然,而非像今天的咖啡拉花一样,利用两种颜色对比而刻意勾勒出的文字与图案。

?三、漏影春?

“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

漏影春先以漏影作画,然后再在所成的植物叶与花蕊里,依形添加一些刻意食用的非茶类蔬果,待大家欣赏完毕之后,再以沸水冲点,而后全部吃掉。

综上所述,生成盏与茶百戏,是从属于点茶游戏里的一种特殊玩法的两种称谓,以炫耀、观赏为主。而漏影春,则类似于春闺用以消遣取乐的花草茶、果子茶等。三者皆以娱乐性且迥异于常规的点茶。

当年风物,东京梦华,宋人饮茶之“茶百戏”

一种文化与事物的破圈,一定在某种成度上满足了人民的需求,为什么我们总是对那些历史的时刻孜孜不倦,总愿意徜徉在浩如烟海的纸卷中寻找爱恨情仇,非是我们厚古薄今,只是每每环顾历史都会震撼于那些未在时光烟尘中湮灭的深沉厚重文化。

茶艺在当代被当作情趣的雕虫小技,那些古老的饮茶习俗,在今天看来似乎渐行渐远,乃至模糊不清,其实,它们并没有被历史的烟尘完全湮没,只是顺其自然地蜕变、融合或沉潜于此后的茶事之中,波澜不惊,与古为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茶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参与其中,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今天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关口,茶自可以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切入点,让更多的人能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饮茶小史》

当年风物,东京梦华,宋人饮茶之“茶百戏”

作者:静清和

出版时间:2022年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从上古的原始煮饮,到陆羽改造过的煎茶;从早期民间的斗茶,到经过蔡襄等提炼过的点茶;从市井草莽的点茶、果子茶,演化成为明代以降的撮泡法;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次第关联与相互影响?而这些,恰恰也是本书着力挖掘与探究的重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x/15138.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茶经》里的七子饼,到底是怎么来的?

    形态各异的紧压茶,也是普洱茶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有一种紧压茶甚至成为普洱茶外观的主要标志,它就是:一提到普洱茶脑海里立马就闪现出的第一形象——七子饼。图片来源于网

    小K
    2022-12-13 11:43:25
    24 0 0
  • 从康师傅绿茶“活力加酚”主题日,看年轻势力的营销之路

    随着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宣告了年轻势力的正式变更。新一代年轻势力相较于他们的前辈成长于更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而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喜好迭代更快,口味更难以捕捉。这对于以

    小K
    2022-12-12 19:41:03
    24 0 0
  • 茶里的花香,果香从何而来?

    在喝茶的时候,你是否常常能够闻到花香或是果香?那么茶里所谓的花香、果香从何而来,你知道吗?尝、闻到茶里的花香、果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类似于茉莉花茶窨香的工艺,好

    小K
    2022-12-12 18:30:46
    24 0 0
  • 《梦华录》热映:宋朝人喝茶,喝的是什么味?

    《梦华录》的热映,让很多人在享受追剧乐趣的同时,也领略到宋茶让人叹为观止的拉花、斗技,原来一隅茶室也可以如此有滋有味、活色生香。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喝茶,宋朝人是

    小K
    2022-12-12 13:22:29
    24 0 0
  • 明代茶史:从独立茶寮到海上茶路

    茶是中国人的刚需饮品,无论是农人田间的粗放式解渴之饮,还是文人雅士书斋里的细味,都有各自的滋味。如果说唐代的煎茶是古典主义,宋代的点茶是浪漫主义,那么明代的泡茶则是写实的

    小K
    2022-12-12 12:15:03
    24 0 0
  • 《中餐厅4》黄晓明做的柠檬红茶,酸甜可口,做法简单,一看就会

    大家好,我是小白菜多美食,最近在看《中餐厅4》这档综艺节目。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对里面出现的美食特别感兴趣!才开播第1期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美食,有赵丽颖学的小炒黄牛肉,

    小K
    2022-12-12 10:01:52
    24 0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