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矿脉——本山绿泥

本山绿泥的描述

所谓本山指的就是宜兴的黄龙山,在黄龙山出产的绿泥我们都可以统称为本山绿泥。因为对于本山绿的描述各个文献都较为零散,故大圣根据《宜兴紫砂矿料》、《阳羡茗砂土》等文献整合出了关于本山绿泥的描述。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产于天青泥的贴层,以泥中泥的形式存在。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较软易碎。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粘性较大,对制作工艺要求较高,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因泥性较重,易产生变形、起泡、起皱等缺陷。烧成后成品呈梨冻色,胎质呈梨皮状,表面有透而不炫的细致莹洁感,色泽效果极细腻丰富。

本山绿的原矿

原矿:呈淡绿色致密块状

窑温:约1170~1180度

收缩比:8.5%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本山绿泥的特点

一、胎质细腻

山绿泥的胎质非常的细嫩,抚摸上去有点像婴儿的肌肤的那种感觉,这个跟泥料的目数无关,而是从骨质里面透露出来的,就像我们朱泥一样抚摸上去非常舒服。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二、包浆浓厚

本山绿泥泡养的包浆浓厚,并且有一种特别的润糯的感觉,跟紫泥和其他的段泥不同,它的这种润糯的感觉就好像我们做汤圆面的,汤圆的这种感觉一样的,盛在碗里黏糊糊的这种表面的包浆非常棒。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本山绿泥的优劣对比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本山绿的相关答疑

关于本山绿,台西矿跟宝山矿与黄龙山的品质是不是差很多呢?

实际上台西和宝山也是属于我们的黄龙山矿脉,只不过它的命名并不是以数字来命名这个矿井,而是以黄龙山所在的这个村的名字来进行命名。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本山绿真的很稀有吗?

本山绿因为它是属于泥料当中的一个夹层,例如紫泥的一个夹层或者是紫泥跟其他泥料中间的一个的夹层,非常的稀薄。并且它的泥料有一定的粘性,不像其他的矿料整整一层过去可以延伸几十米,本山绿泥它的矿脉有一种不连续性,可能开挖出来就这么短短的十几米也就没有了,所以说是非常的稀有。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如何区分本山绿和本山段?

1. 看纹理,本山绿收缩非常大,既难做也难烧,所以它的壶体表面会形成类似于朱泥的水纹波的褶皱,而段泥几乎没有或者说是很轻微的有这种褶皱。

2. 看质感,本山段泥不会有本山绿泥那样细嫩的骨感,无论本山绿泥做多少目数,出来的质感都非常细滑,泡养之后更是油润。

3. 看颗粒,本山绿是白色、青色、黄色颗粒融合在一起的,如果用高倍放大镜去看就可以看到颗粒互相融合。而本山段泥的每一个颗粒都非常明显,并不会融合到一起。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本山绿的泡养

本山绿的胎质比较细腻所以在在泡养过程中能很惊喜地发现壶身的包浆有一种玉脂般的滑亮,当然也好比大圣上文说的有一种糯糯的质感。但是要千万记住不可用黑茶、熟普洱等来养壶,这样养出来的本山绿容易吐黑。

冲茗建议

本山绿泥,胎质轻疏,透气性和吸水性都不错,散热也快,所以大圣觉得用来冲泡绿茶类比较合适,如碧螺春、龙井等。如果是本山绿的小壶如西施,小身型浅黄色,专泡荷香散普,能还原出普洱茶最本真内涵与味道。

匠艺丨揭秘!让人又爱又恨的本山绿泥的本来面目~一篇通晓!

更多福利干货分享,私信“紫砂壶友”,与你结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s/55317.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