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临沧,天下茶仓——勐库镇懂过村的茶业故事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很多年前,当时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正在筹拍第一部微电影,拍摄之余,老编约了著名影视明星、女主角和冰岛茶友会的杨三哥等一同前往勐库镇的茶区懂过村。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严格地讲,临沧市地处北回归线,是国内若名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主产区,故而有“大美临沧,天下茶仓”之说,陪同我们去懂过的双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国华谈到,远望勐库、群山起伏,峰峦叠嶂。由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故而似乎有些特别的热。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在去勐库之前,老编便与同行的女记者一道去双江县林业局了解过懂过村的茶业生长情况,得知懂过村通过大力发展茶产业,当地佤族、拉祜族、布朗族群众收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如该村老村长家就自已搞了一个古树茶初制所。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笔者这些年因为爱茶、好茶而走遍了滇西、滇南的各大茶山,故而对勐库镇懂过村的茶山、茶树也用心地看过,毫不夸张地讲,懂过村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从地势上讲,懂过茶区发源于南美乡的南勐河,当地茶农习惯上把南勐河东边的叫东半山,在西边的叫西半山,冰岛茶友会会长杨加龙笑言,我家勐库十八寨,寨寨都出好茶。其中如东半山便包括了忙蚌、坝糯、那焦、邦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

而西半山则是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邦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

今年刚60岁的杨加龙从事茶业生产已逾40年,可谓是如今双江县德高望重的制茶老人,在“杨三哥”眼中,懂过古茶山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1750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整个寨子看不见东半山,面对着的却是大户赛和邦马大雪山,杨加龙先生出生在双江勐库,当年他曾担任过忙糯乡茶叶站长、滚岗茶厂厂长,记者记得今年为支援武汉“战役”,杨加龙先生首倡捐茶义举,捐赠的茶叶便是以滚岗茶品牌为主,虽说有“杨三哥”指路,可从勐库坝子依旧是看不到懂过,当然,在东半山的坝糯、那蕉也见不到懂过,两条大河阻隔着董过,五六层山峰遮挡着懂过。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直到10年前,懂过连接外界的路只有两条3尺宽的古道,杨加龙告诉我,这里到2000年可有可通拖拉机的路能进懂过,2007年汽车才开进懂过,地理环境的封闭,让懂过与外边大市场接轨的速度慢了几拍,也让懂过失去了许多扬名的机会。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双江县以外的人对懂过知之甚少,年产茶叶上百吨的懂过没能得到它应有的名声与地位,懂过被掩藏得太久,他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不为外人所知,杨加龙的双龙、勐康两大品牌茶叶,早已为天下知名,所荣获的50多个国际、国内大奖不能讲没有懂过这个小山村的功劳,

懂过,第一次听到这名字,你会觉得这地方一定有故事,而且很可能是爱情故事。然而,是我们想多了,这么美的名字,并没有那么美丽的传说。不过这里发生的故事,却是到另一种“懂过”的意义。

照杨加龙的说法,故事应该是这样的:懂过最早是一个纯拉祜族的寨子,拉祜族来双江的时间,甚至要早于冰岛傣族人,很早就在此地种茶。汉人是后来迁徙进来的,汉人会烤酒,来懂过后烤酒给拉祜人喝。

拉祜人喜欢喝烤酒,可谓嗜酒如命,但是自己不会烤酒啊,怎么办?于是拿大片大片的土地和茶园与汉人换酒。土地被换去的拉祜族,只能迁去别处重新建寨。

自己祖辈留下的茶园,却没能守住,是多么令人痛心,这个故事给拉祜人深刻的教训。

如此看来,懂过,也是懂得过去的意思吧。其实,杨加龙也喜欢喝酒,记得多年前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来双江县勐康茶厂,喝的茶是勐康茶业生产的2013年生产的冰岛王,而酒则是当地生产的“双江小黑江酒”。

记得多年前当过国务院原副总理的吴桂贤曾与杨加龙一道喝茶,“杨三哥”就曾讲过,勐库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属于大中小叶种混种,水浸出物丰富,其茶叶香气可以融于茶汤之中(即香融于水),而且懂过的茶属于高香性、回味浓郁有个性,苦底稍重,回甘快而持久。

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走进临沧懂过茶区 留下对茶的思念

此外,由于懂过位于勐库大雪山脚,与大雪山野生古茶群落相距极近,其茶性受野生茶的影响更明显,以香高味浓,沉雄质厚著称。这几年,记者曾多次蒙双江领导抬爱,曾多次上过懂过,故而对懂过茶尤其喜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s/54284.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