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给碗打了六个锔钉,装盒发回日本,现在考证不出中国人了

上回说了粘瓷器,这篇讲锔钉、金釦、复烧什么的。


 

拯救那只猫食盆

先看一件日本大名物(大名所用之物),马蝗绊茶碗。一只宋代龙泉窑梅子青碗,白胎花口,釉色晶莹,十二世纪时由僧人佛照带回日本,一度被误认为是唐代越窑秘色瓷。茶碗辗转流传到室町幕府时,碗底已经出现一圈裂纹,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特地遣使将其送到明朝,求人找一件相同的替代品。

龙泉窑在当时产量很大,按理说找几个相同甚至更好的茶碗并非难事,但明朝人只是给碗打了六个锔钉,装盒发回日本。现在已经考证不出承办此事的中国人是谁了,这哥们肯定误解了日本人的意思,把大名物当成了普通碗,随手给锔了——要知道明清之时,锔瓷只用于民间日用器皿,高档瓷器是断不肯打孔的,两岸故宫里修过的瓷器很多,除了花盆水缸等粗器,没一件带锔钉。

心爱的茶碗被锔了,足利义政非但有发火,反而大为惊艳,认为茶碗的锔钉精致有趣。马蝗绊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意为“形如蚂蝗的锔钉”,私以为叫蜈蚣绊更贴切。这是日本上层社会第一次见识锔瓷,随后流传开来,到了江户时期,金繕后打锔钉,已经成了修复中国陶瓷的主流工艺。马蝗绊茶碗亦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拯救那只猫食盆

与中国人努力掩饰破损不同,日本人把陶瓷的残缺视为审美元素,甚至刻意放大之。所谓物哀、佗寂什么的,大概意思是世界是残缺的,而且会一直崩坏下去,我们又无力抗争,索性就欣赏这种残缺,在其中寻找一丝美感。再比如上图的南宋龙泉窑鱼耳纸槌瓶,现藏于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这瓶子断了,撞击处釉面破损,变成了褐色,在中国人看来这已经是无可救药的东西了。日本人却给花瓶漆粘后打了两枚锔钉,一度由茶圣千利休收藏,他也被锔钉惊艳了,将其命名为“砧”,意为敲锔钉的声音,后来日本人统称龙泉青瓷为“砧青瓷”。


 

拯救那只猫食盆

再看一个大名物云山肩冲,福建民窑产的陶罐,日本用作茶入,即放抹茶的罐子,“云山”是器名,“肩冲”指小口折肩之器形。某人得到云山肩冲后很得意,举办茶会向千利休炫耀,结果被鄙视了。主人一气之下把茶罐砸了,仆人觉得惋惜,把碎片粘好继续用,不巧破罐又被千利休看到了,却大为赞赏,连呼卡哇伊。后来云山肩冲被德川家康所得,他觉得茶罐粘歪了,想拆开重粘,部下提醒他,当年千利休赞美此物,正是因为粘歪了,遂作罢。在1634年的一次交易中,这个破罐卖到了三万两黄金。

拯救那只猫食盆
拯救那只猫食盆

中国高档瓷器很少用锔钉修复,一些明清文人把锔钉视为古代陶瓷的特色,从中寻找古拙之气。比如明代陈老莲的一幅册叶,花盆上密密麻麻打了一排锔钉,排列不甚美观,笔法也敷衍,画家却用极为遒健的腕力刻画了瓷器上的冰裂纹,毫无疑问,他在强调这是一个宋哥窑古董。王问的《煮茶图》经常被引用,图中的茶壶被视为紫砂起源的证据。左侧的瓷罐上有一枚锔钉,还有破裂的痕迹,风字砚是唐代风格,鬲式炉是宋朝款式,画家正是用这些元素营造出古早之味。

西方的锔瓷技术也源于中国。明代时利玛窦在《中国札记》里就记载了破碎瓷器可以用铜焊上而不漏水。清朝时瓷器技术的窃取者,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有更详细的记载:“有专门从事瓷器修复的工匠,他们用针一样的金刚钻,在瓷器上钻小孔,再穿入铜丝缝合。这样一来,瓷器就能照常使用,并且几乎看不到破裂的痕迹。”欧洲人很早就会锔陶器,但锔陶的铁钻头遇到坚硬的瓷器就不灵了,从殷弘绪的信件中,他们终于知道要用金刚石。信是1710年到欧洲的,随后出现了许多锔瓷工匠,到1760年时,法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锔瓷匠”词条了,还记载了粘合剂的配方:蛋清、橄榄油、白垩土。

拯救那只猫食盆

欧洲人一度非常热衷于用金属改装中国瓷器,主要是给装饰器加入实用功能,相传第一只抵达欧洲的瓷器丰山瓶(Fonthill Vase),原本是一只镇窑影青玉壶春瓶,愣是被改成了酒壶。现在许多欧美人家里还在用中国花瓶改装的台灯,有些回流外销瓷瓶底部有小孔,那是台灯的电线通路,甚至有些有老外把孔钻到了“大清雍正年制”的官窑底款上,实在是暴殄天物。

拯救那只猫食盆

中国锔钉为嵌入式,只钻一半,用铜或铁卡住瓷片,技术难度大,因为要精确地控制钻孔深度,还要钻成20到30度的内收角。这种方式可以把锔钉藏在陶瓷背面,比如盘子底部,宫里有几件个钧窑花盆,锔钉安排在盆里面,外面几乎看不出修过。欧洲锔钉一般是穿透式的,把陶瓷钻通后,穿进铜丝在另一面系上,这样会漏水,需要用粘合剂填补空隙,他们也不喜欢缝补的痕迹,经常给锔钉涮上白油漆。

拯救那只猫食盆

上图是三种钻锥。左侧为弓钻,弓和锥用绳连接,像提琴那样拉弓,绳子带动钻锥旋转。中国和欧洲钻锥多是这种结构,古代埃及和罗马的壁画,还有中国彩绘瓷器上都有用弓钻的场景。中间是舞钻,主要是日本人用,钻孔时手持在A处,上下运动。右边是曲钻,金属柄,近代才出现的,省略了绳,结构简单,但速度慢。

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最早揽瓷器活的肯定是玉匠。中国尚玉,远古时用砾石磨制玉器。三国时引入金刚石,《晋起居注》有“咸宁三年,敦煌上送金刚,生金中,可以切玉,百淘不消,出天竺”之记载。瓷器出现后,只有玉匠手里的家伙能对付,《本草纲目》说“金刚石,出西番天竺诸国;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宋朝皇室还常在汝窑钧窑瓷器上刻字,也由宫中玉匠完成。

拯救那只猫食盆

前几年在内蒙一个辽代公主墓中发现了一个越窑秘色瓷执壶,是很早期的银釦修复标本。壶口有破损,用银片重做了一个,还加了盖,壶盖口沿处也以银片包裹,不甚平整。壶盖上还锔了两个孔,用银片穿过,把盖绑在壶柄上。我一直强调把壶盖绑在壶身上是很土的行为,这个秘色壶居然打孔绑,更土。

瓷器箍金属口始于晚唐,古称金釦、银棱,源于汉代漆器的装饰工艺。金属口既华美,又能保护瓷器,一度非常流行,以至于北宋朝廷担心太过奢华浪费,禁止民间用黄金釦瓷器,景佑三年下令“非三品之上及宗室戚里之家毋得金釦,用银釦者毋得涂金。”这里的“涂金”指用水银溶解金粉后涂到银釦上,属于一种鎏金技术。

虽然金釦禁了,铜釦瓷器还是流行在民间。用铜釦的主要是定窑系瓷器,定窑碗覆烧,口沿无釉,是谓芒口,常用金属包裹。宋代一些低档定器不包铜口,到了明清也成古董了,又被釦上了。清代镇窑一些仿定窑白瓷,为了省事,直接在口沿涂一圈黑釉,称为封口釉。

拯救那只猫食盆

瓷器的口沿是最容易磕碰破损的,金釦不但能防磕,还可以掩盖残破处,所以明清经常用金釦修复瓷器。比如乾隆十九年正月下旨:将哥窑洗破口磨些,另镶铜,烧古口。请注意皇帝特地强调了“烧古口”,宋代的铜釦流传到清朝时,都已经锈成黑色了,所以乾隆也要把新铜釦作旧成黑色,以求拟古之意。再看上图的北宋汝窑纸槌瓶,口沿有一圈铜釦,花瓶整体还算匀称,也有人称之为直颈瓶。其实呢,宋代纸槌瓶还有个大盘口,请再看一下本文的第二张图片,汝窑瓶的口沿原来是这样的(没有鱼耳)。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瓶子经过许多摧残,锔过粘过补过,都不成,最后干脆磨掉整个盘口,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还有一件饱受摧残汝窑瓷器,水仙盆,现藏吉林省博物馆。汝窑水仙盆传世有六件,其中三个镶了金釦,同台北故宫的那件完整器比较一下就知道,吉林的水仙盆口沿被削去了三分之二。乾隆三十二年的清宫造办档案有记载:“汝窑猫食盆一件欲镶金口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著镶薄些,铜扣烧古,钦此。”现在称椭圆形直口洗为水仙盆,椭圆花口就叫海棠碗。不过在清宫档案里,稀世珍宝汝窑水仙盆却被称为猫食盆,好贱的名字。

拯救那只猫食盆

关于猫食盆名字的来源,一般认为是一个水仙盆进宫前在民间被用来喂猫。这个故事后来演化出好多版本,刷油漆的、卖猫诈骗的等等。不过喂过猫的汝窑盆应该只有一个,清宫却把六个水仙盆都称为猫食盆,大概是强调宝物曾颠沛流离,终遇盛世明主,有点忆苦思甜的意思。乾隆曾作了两首打油诗刻在整器水仙盆底,“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云云,言外之意是你们都不识货,就朕懂,不过他把字写错了,猧不是喵,是汪。

拯救那只猫食盆

雍正父子都见不得古董瓷器有瑕疵,四爷见到坏瓷器,一般是下令“著收拾好”“著粘补”。乾隆更进一步,他往往要指定修复的工艺和人员,一些要磨口的瓷器,他会要工匠先用墨线勾出轮廓,然后亲自审核。乾隆十三年,皇上有一道修哥窑三足炉的旨意:“著送上京去,往细微里结实修补,如若再不好,断不轻恕,钦此。”可见这哥窑炉已经修过一次了,乾隆不满意,要返工,甚至对工匠发出了赤裸裸的威胁。在景德镇督陶的唐英,两朝老臣,乾隆也不给面子,三番五次扣他工资,因为官窑烧的瓷器有瑕疵。

对于瓷器,乾隆表现了非常较劲的态度。以前景德镇官窑烧的残次品,都是就地销毁后掩埋的。乾隆说不行,好坏都给我送来,瓷器进京后再派人仔细检查,能修的修,修好后卖掉,不能修的在北京销毁。他还经常让造办处修复一些宫里的明代瓷器,然后差人拿出去卖了,皇上差那点小钱吗?不差,他这是昭告天下:前朝的毛病,朕治了。

拯救那只猫食盆

还记得中和殿挂的标语吧,允执厥中,乾隆御笔,是舜教训禹的话。乾隆的偶像是舜帝,在诗文和考题中不停地赞美舜,甚至效法舜禅让禹,提前退位让嘉庆接班。那么舜有何圣迹呢?《史记》开篇就说了: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意思是舜帝在河滨(山东菏泽)制作陶器,产品没有瑕疵。这句话无疑让乾隆刻骨铭心,所以他屡次提及“河滨遗范”,要求唐英“至至诚诚”烧造瓷器。

如同当年赫鲁晓夫送人上了太空,肯尼迪便决定派飞船登月一样,乾隆较劲的对像并非瓷器,而是舜帝,他做到了,乾隆官窑烧出了史上最高超精妙的瓷器。当时有一件很有象征意义的事件,英国人送给乾隆一对花瓶,挺粗糙,却是工业化生产的。真正的危机来了,大皇帝视而不见,还河沉浸在滨遗范的幻象之中,同一个虚幻的远古帝王对抗,以为造出完美的瓷器,便成就了尧天舜日的盛世。


 

————————

抄我文章者,虽远必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s/3712.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日本人叫天目盏,而中国人却叫建盏呢?

    顾名思义,天目盏和天目山是息息相关的,天目山茶在唐代已经颇有名气,说起天目山茶就离不开天目山古刹,大名鼎鼎的僧人。在宋代天目山佛教寺庙林立,人来人往,自南宋开始,

    小K
    2022-11-19 08:05:38
    24 0 0
  • 购买普洱,这15句良心总结送给你,有备无患

    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茶,普洱茶一直备受很多茶友的喜爱,不过,市面上的普洱五花八门,不少茶友吐槽过购买普洱被割韭菜的经历,为了让大家不再踩坑,接下来,这15句良心总结送给你

    小K
    2022-11-19 07:03:58
    24 0 0
  • 苦丁茶可以长期喝吗?长期服用会给人体带来什么伤害?

    说起苦丁茶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虽然它的口感并不好,但是,因为有不错的清热效果,所以,在炎热的夏季服用一些苦丁茶清热解暑,那么苦丁茶可以长期喝吗?如果长期服用苦丁茶是否

    小K
    2022-11-18 19:34:42
    24 0 0
  • 为什么紫砂壶泡年份高的熟茶比盖碗更适合?

    青草味是茶叶中自带的天然的味道,是茶叶活力的象征。而茶叶制作中杀青的作用: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二是,散发青气,发展茶香;三是,

    小K
    2022-11-18 18:32:08
    24 0 0
  • 冲泡茶叶,用盖碗还是用瓷制?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对于茶叶的冲泡,水很重要,茶器也一样重要。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盛行于清雍正年间。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小K
    2022-11-18 08:46:41
    24 0 0
  • 紫砂壶和盖碗泡茶,到底有什么区别?

    黄茶是市面上比较少见的独特茶类 有君山银针 霍山黄芽 平阳黄汤和其他新工艺黄茶等 泡法也就因茶而已一般常见的泡法有盖碗泡法和紫砂壶泡法 今天我们来详细说明下黄茶也有原料等

    小K
    2022-11-17 20:23:21
    24 0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