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间对茶叶的认知:越陈越香是谎言

清朝民间对茶叶的认知,有贵新贱陈之说,特别是宫廷。

普洱茶的新茶入贡,更是非常考究。从包装和运输的细节,即可简单证明,中学生都懂。试举几例。

茶膏置于缎匣内。

团茶放置于木箱之中,不是我们常见的竹笋叶和竹篓。

女儿茶,芽茶,更要用锡瓶,锡罐密封。

《普洱府志》载:

普洱府至京城6835里,清廷户部规定,贡茶运输时限110天。

这四个细节,足以证明:

1越陈越香是谎言。

为何不在普洱府陈化几年,再运到京师?为什么不用竹篓,自然接触空气缓慢氧化,反而用木箱?

为何不拿20年的干仓茶入贡,骗骗宫廷?

2普洱茶在路上,因风吹日晒雨淋,驴粪马尿,而产生自然发酵是谎言。贡茶不是讲故事,这些细节,史料全都有据可查。

3发酵与发霉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谁都不敢保证,(马驮+水路)运输过程中到底是发酵还是发霉。所以贡茶采用最安全的包装方式,和最快的运输方式。日均60里,含翻山越岭,过江河。

4普洱贡茶是绿茶,不是我们认为的后发酵茶。

锡瓶装高级绿茶,这是行业共识,是铁证! 恰恰是为了更好的隔绝空气,保持茶叶新鲜度,防止氧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s/36648.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