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月才:中山路上的茶叶门市部

泉州中山路上的茶叶门市部,承载着一代泉州人的茶水记忆

茶叶门市部在中山路的泮宫口。水洗石般粗粝的外墙上有两排浮起的字,上一排是黑色的“泉州市茶叶加工厂”,下一排是褪去了朱漆的“茶叶门市部”。

在泉州文化历史中心许月才的记忆里,这门市部里的茶叶品种几乎囊括了所有,从最出名的“一枝春”到“留香”、“合欢”,再到“武夷清源茶饼”,也有最末的茶叶梗。

门市部是中山路上繁忙的一家店铺,两层骑楼里,一楼是店铺,二楼是职工宿舍。它紧邻泮宫口曾经的中菜市,与金鱼巷原来的人民电影院相近,是泉州人的菜篮子和精神娱乐交汇的地方。

这里早已物是人非,商铺的业态几经轮换,但好在后来人没有破坏这廊上的老商号,让它在今天依旧可以素雅地示人。

一枝春

“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喝茶是有点奢侈的事情,茶更多地被当做药用,可以清热解毒。”许月才说,只有知识分子和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才有饮茶的条件,他家没有茶叶,只有发烧感冒的时候,难得能尝尝茶味,买上一小包虎标万应茶或水仙种,清肺降火一下。一包1毛钱,只够泡一次。

泉州中山路上的茶叶门市部,承载着一代泉州人的茶水记忆

中山路

他说,当年的学徒工一个月的薪水八到十二块钱,一泡茶的价格抵过一天三分一的薪水。茶叶价格不菲,平常人家遇到白事时,上这门市部买上二两茶叶梗,放到大锅里煮煮,茶味淡了点,但几十上百号人也就够喝了。

上世纪80年代,许月才在泉州市供销社下属的果品公司上班,那时候茶叶工厂和这门市部都是果品公司的下属单位,他对这茶叶门市部也算熟稔。

他说,当时茶叶门市部里有许多明星产品,如“一枝春”在海内外声名显著,“泉州人外出谈生意,带上一包当做礼物,别人都会对他另眼相看。”

一枝春也成了门市部里最贵最紧俏的茶,每次上市,茶叶工厂就要做好分配比例,让各个乡村门市部也配比到。但即便如此,想要买上一包,经常还是要托关系、开批条。80年代初为了买两盒一枝春送侨胞,许月才特地到上级业务单位涂门街的茶果站开批条,再来门市部提货。

泉州中山路上的茶叶门市部,承载着一代泉州人的茶水记忆

除了送人,一枝春更是待客的好物。春节和普渡,亲朋汇聚家里,能请他们喝一枝春,那是很高级的礼遇了,大家稀罕得跟吃了顿大餐一样开心。

“茶叶买回来当天,一般都是先给自己沏一泡,解解馋。余下的保存起来,待到普渡再拿出来。”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为了不让茶潮了味散了,要用一层又一层的袋子将茶叶包起来。

鸿记茶庄

除了一枝春,茶叶门市部里的“武夷清源茶饼”也是明星般的存在。

我们若再往历史深处探寻,其实在民国时候,茶叶门市部的所在处是“鸿记茶庄”的店铺。

泉州中山路上的茶叶门市部,承载着一代泉州人的茶水记忆

中山路

在那个年代里,鸿记茶庄是泉州茶界相当出名的一家商号。第一代茶庄的掌门人倪志元,曾在武夷山用40多味中药末合和武夷茶末,制成茶饼,命名为“武夷清源茶饼”,并在泉州开设鸿记茶庄,进行销售。

“倪志元有个儿子名叫倪郑重,在泉州是位名人,对茶叶研究颇深,著书出版《倪郑重茶叶论集》。”研究地方文史的许月才特地查找了历史资料,他介绍,倪郑重年少时在省内的多所农校求学过,专门学习茶叶知识。1943年,28岁的倪郑重从父亲手里接过鸿记茶庄,任茶庄经理。

武夷清源茶饼是茶庄的主打产品,是饮品但兼具药用价值,知名度已经打开,但倪郑重依旧大胆地对它进行了一番改良。他改用水吉茶末代替武夷茶末,精研中药配方,改进制茶工艺,更新包装和标志。

泉州中山路上的茶叶门市部,承载着一代泉州人的茶水记忆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山路

新制的武夷清源茶饼,茶味更为香醇,能退热解毒,帮助消化,而且茶饼冲泡方便,一时成了省内外出名的茶叶名牌。“过去下南洋的华侨归来省亲,要离开时,就要买一些这茶饼,一同带到海外去。”事业更上一层楼的茶庄,也成了泉州的工商大户。

50年代,公私合营的浪潮来到,倪郑重将鸿记茶庄和店铺、连同武夷清源茶饼的配制秘方及制作方法,全部贡献了出来。鸿记茶庄的所在,便是后来的茶叶门市部。

武夷清源茶饼的历史配方有中药四十多味,昔日的青龙巷果品仓库名叫“新巷仓库”,与笋浯溪畔的“一堡仓库”一起成为茶叶加工厂的中药储存仓。

这处“茶叶门市部”不仅有着一代泉州人的茶水记忆,也承载着一段鸿记茶庄与中山路共荣的历史。虽然如今它仅剩门墙上斑驳了的店名,但那便是历史缝隙引你深入的入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s/35509.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