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禅宗第一寺——大理感通寺

感通寺古茶山因大理感通寺而得名,是云南较早的地方名茶。感通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市苍山圣应峰南麓,大理古城与下关之间,距大理古城5千米,离下关城11千米,背靠苍山,面对洱海,海拔2300米,年降水量1038毫米,年平均气温13.4℃,土壤为黄综壤,茶种为大理种;在感通寺周边的苍山上、洱海之畔现有茶园500亩左右。感通古茶山代表性植株为感通寺1号古茶树,树高5.8米,基部径围81.6厘米,树龄约600年;内含理化成分为水浸出物高达53.36%,茶多酚25.4%,咖啡碱3.7%,氨基酸2.6%。

访“滇茶第一”的感通茶

感通寺1号古茶树

大理感通寺被称为“云南禅宗第一寺”。感通寺旧称荡山寺,据《荡山志略》记载:“点苍山荡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 ”。感通寺历经两千多年沧桑,多次被毁,现感通寺的主要建筑群于 1981 年以来逐渐修复。感通茶历代多被文人墨客所青睐,留下许多文献记载和诗词吟咏。

明代李元阳在《大理府志》载:“感通寺在点苍山圣应峰麓,有三十六院,皆产茶树,高一丈, 性味不减阳羡,名曰感通茶。”明代谢肇淛撰《滇略》曰:“云南名茶有三种,即太华茶、感通茶、普茶。”清代余怀在其《茶苑》中说:“感通寺山岗产茶,甘芳纤白,为滇茶第一。”

访“滇茶第一”的感通茶

感通寺

访“滇茶第一”的感通茶

感通寺

感通茶被世人所知的最大功臣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遂同四长老遍探林中诸静室。宛转翠微间,天气清媚,茶花鲜娇,云关翠隙,无所不到。先过隐空,为留盒茗。过兰宗、野愚,俱下山。过玄明,啜茗传松实品着茶,嗑着松籽。过白云,啜茗传茶实。茶实大如芡实,中有肉白如榛,分两片而长,入口有一阵凉味甚异。即吾地之茗实,而此独可食。闻感通寺最佳,不易得也。间有油者棘口。过体极静庐,预备茶盒以待。”

访“滇茶第一”的感通茶

感通寺

访“滇茶第一”的感通茶

感通寺的紫薇树

前面是徐霞客听说感通寺茶最佳,不易得到,在崇祯十二年三月十三日,徐霞客终于到感通寺喝到感通茶,载:“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甚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到茶树的生长情况、采制方法、加工方式等,虽然茶的颜色有点黝黑,但是徐霞客还是给了“茶味甚佳”的评价。

而今在感通寺大雄宝殿右侧的花园中,还生长着两棵明代遗存至今的古茶树。历史上感通寺不仅对茶叶的栽培、焙制有独特的技术,而且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属山茶属茶组,为大叶种茶,1925年由英国梅尔基奥尔在苍山采到野生茶树标本和感通茶标本而定名。 大理茶在云南有着悠久的种植驯化历史,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南部及越南、缅甸北部地区等地。感通茶为大理野生茶经人工驯化的古茶树,所以感通寺茶园面积不大,但在云南茶中历代名家的评价较高,特列入“云南省108座古茶”之一。

访“滇茶第一”的感通茶

登感通寺

感通古茶山常年被雪水滋润、云雾缭绕,周围植被茂盛,这里种茶历史悠久,在南诏国时荡山(感通)就开始种植茶叶,并成为南诏国、大理国的“皇家贡茶园”,一千多年来感通茶作寺院“佛茶”使用,体现着“禅茶一味”的境界,也是“白族三道茶”的首选佳茗。

“白族三道茶”也称三般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唐宋时期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国、大理国崇尚佛教。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同时国王把“三道茶”作为对有功之臣的奖赏,逐渐“三道茶”的传到民间,成了白族人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使这茶饮雅事在大理流行至今。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8月30日上午,在朋友的引见下拜访感通寺主持释传慈师傅,我介绍其来意,师傅盛是热情,亲手冲泡自制的感通古茶,娓娓道来地讲述感通寺千年历史、寺院知名禅师、历代文人墨客游古寺的诗词歌赋、“马嘶花放”的典故等,师傅带领我们参观寺院的建筑、古木、文宝等,三个多小时的拜访稍逝即过,辞别师傅,我们沿着悠悠古道下了苍山。

访“滇茶第一”的感通茶

作者与释传慈主持

传说感通寺主持无极禅师,带着24名僧徒,牵着白马,手持山茶,从遥远的大理来到大明都城南京,当无极禅师向朱元璋献上山茶和白马时,恰逢早春,此时茶花盛放,白马在朝堂上突然嘶鸣,众臣言:‘这预示着祥瑞徵兆,大明国运昌盛’。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大悦,颁旨赏赐无极禅师“馆之上刹,赐馔、赐衣”,还题御诗《僧居点仓》赠无极禅师:“峰头积雪炎天厚,岩上深松盛腊长。问道也应如是往,好将钟鼓震蛮荒。”这里的“腊”古代云南民族地区特指茶,后来感通寺年年都向大明皇帝敬献进“贡茶”。

幸得细品感通茶,其外形条索卷曲、色黑油润,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浓醇厚重,茶汤生津回甘,茶叶经久耐泡,叶底均匀显绿。

文图包忠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 http://www.tgcxw.com/cyzs/11395.html

(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